南昌市农业科学院
 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春季预防鱼类水霉病

发表时间:2024-03-15 10:34作者:严保华来源:水产所

春季水温较低,由于拉网、转塘、、冻伤、寄生虫等原因,造成鱼体表组织受伤,容易感染水霉病。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伺机附着伤口,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,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,还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,,导致鱼身周围有一些白色絮状物,早期无异状,中晚期肉眼可见明显症状,易继发感染细菌病,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,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,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,造成鱼类大量死亡。

一、水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
   1.鱼体质差
   在整个冬天,鱼类没有或少量摄食,最终导致鱼体质虚弱,抗应激能力降低,容易被水霉真菌感染。
  2.水体缺氧
  在低温季节,以阴雨天气为主,光照变少,多数塘口水偏瘦,不利于保温,且水体本身产氧能力变弱,水分层严重,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,鱼体质差,给水霉提供有利条件。
  3.水温低
  水霉菌的温度适应性广,832℃均能繁殖,1015℃繁殖最快,25℃以上繁殖能力减弱,春季是水霉高发季节。

二、水霉病治疗

水霉感染水产动物,菌丝会侵入动物深层组织,所以水霉病治疗比较顽固,需要使用渗透性强的药物,且连用23次才行。市面上常用水霉病的治疗药物或其成分主要有戊二醛、水杨酸、五倍子等,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。



分享到: